成果信息
项目团队经过40多种条件摸索和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研制出一种适合日本血吸虫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生长繁殖数代的1640-40特定培养基。用该培养基对不同发育期虫体细胞的培养,已获得了8种不同培养期的细胞系。此研究进展在本领域尚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用日本血吸虫童虫源性活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童虫活细胞作疫苗研究,经5批动物实验证明,均可诱导产生显著抗攻击感染和抗致病的保护性免疫力效果。该研究进展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研究的一种新型血吸虫细胞疫苗。2004年11月已将虫源性细胞型疫苗的发明成功申报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号为200410046981.X。为了研发应用,根据上述两方面进展,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完成各种组织来源细胞系的鉴定;优化提高疫苗的效果;疫苗细胞的永生化及标准化生产等问题。目前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个项目资助下开展疫苗细胞的永生化研究。)
背景介绍
建立生物与遗传性状稳定的血吸虫体外培养细胞系,不仅可为血吸虫病防治开展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新药筛选的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天然材料,而且还可为阐明宿主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开展血吸虫细胞分子生物学(转基因、基因敲除)、发育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研究,提供工具或模型。因此,国内外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对血吸虫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探索,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研究成功的报道。中南大学于2002年起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经过仅数年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血吸虫细胞可在体外培养的世界性技术难关;国内外首次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血吸虫细胞工程疫苗(细胞型疫苗)。)
应用前景
如果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立血吸虫各种组织来源的细胞系,就可为国内外提供深入开展血吸虫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与材料。2年后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出售细胞系和培养基年利润预计可获50万元以上)和在国内外受影响的社会效益。用培养细胞作疫苗,如能进一步研究实现工程化,使其效果稳定/提高达到更理想的免疫保护力,就可研发出我国具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血吸虫细胞工程疫苗产品,用于流行区(至少可首先用于家畜血吸虫病防治,间接达到控制人类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研发2年后可获较大的经济效益(预计在国内每年可用于牛和羊50万头以上,年利润可达2500万元以上)与突出的社会效益(减少血吸虫对人类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