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制的肺部磁共振成像仪器不仅能对肺部结构进行成像,而且能提供肺部气体交换的功能信息,从而可以用于病灶早期研究和诊断分析,该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信息是目前所有其他影像学方法都无法提供的。该肺部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由超极化气体装置和一套多核多通道MRI系统组成,并包括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技术。目前已经获得6项国家专利授权,并获得科技部创新方法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重大项目支持。)
背景介绍
肺部疾病目前是中国和全球低收入国家导致死亡排名第一的疾病。因此,可视化的肺部医学诊断工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成像技术中,胸透和CT技术通常仅仅能对肺部结构进行成像,无法提供肺部最重要的交换功能信息——气-气交换和气-血交换,而肺部交换功能的异常通常发生在重大疾病的早期阶段,即早于结构性病变(如,癌症的中晚期);而目前医院里传统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唯独对人体肺部是盲区,因为肺部没有足够的水质子。)
应用前景
本项目研制出的仪器系统,将主要应用于医院的肺部重大疾病的研究与诊断,也可以用于病灶早期的超灵敏磁共振生物化学分析。该仪器系统将和我国目前医院所有的1.5T和3T人体成像仪兼容,如果医院尚未购置MRI成像仪,本项目可以提供除常规MRI之外的全套肺部成像解决方案;若医院已有1.5T或其他人体MRI成像仪,利用本项目研制的仪器和技术,能方便地将已有成像仪升级成为具有探测人体肺部重大疾病功能的多功能人体MRI成像仪。在医院临床、科研教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